癌症藥物開發是個龐大商機、不過藥廠經常面臨的嚴峻現實是、開發時間既長成本又高。台北醫學大學就應用微管陣列膜MTAM(綿天膜)的結構優勢、建立綿天膜選藥技術新創公司,回饋給臨床醫生當作治療前的「個人化精準」給藥測試。目前也透過萬達鴻引介國內各大藥廠、擴大這項前瞻應用。
據了解、開發一種新的癌症藥物可能需要長達 1 0年的時間,但成功的幾率還不到 1 0%,而普通癌症患者的生存幾率約只有 5 0%。如何增加癌症精準用藥、是整個醫療體系共同關注的議題。但隨著AI、醫材的進步,令人苦惱的癌症用藥與治療,漸露曙光。
目前治療癌症病患尚未有精準的「個人化」的方式,臨床醫生對癌症病人給藥,除了利用傳統病理切片判斷癌症種類及分期方式外,就是根據醫生臨床給藥的判斷經驗,用「推判」的方式給藥。但一旦用藥不夠精準、影響醫療過程信心。因此,很多醫院利用患者衍生異種移植物模式(Xenograft)、結合次世代定序技術進行臨床前的測試,建立基因圖譜、進行個人化的醫療。
陳建中表示,傳統的Xenograft給藥篩選方式,是將癌細胞(液體)打入免疫缺陷鼠皮下,待癌細胞長成一顆實體腫瘤(約1cm立方的大小),便進行給藥試驗。從癌細胞長成一顆實體腫瘤,需要一個月的時間甚至更久,而且還會遇到癌細胞長不起來的風險。這對時間賽跑的患者與家人都是一項病苦的等待。
▲ 圖說:綿天膜的特殊結構降低近60% 至80% 的檢測成本。 / 業者提供
綿天膜選藥技術(MTAMSelect)利用癌症病患自己的腫瘤組織
封裝在綿天膜後,植入老鼠皮下,再給予待測試的藥物,經過10-14天,便可得知何種藥物對此病患的癌細胞最有抑制的作用。這樣的結果可以回饋給臨床醫生當作治療前的「個人化精準」給藥測試。
綿天膜的特殊結構對病人腫瘤細胞有更精準的反應,較為精準。最重要的是這項因為綿天膜的特殊結構、可以腫瘤組織較易保存、因此、只要使用BALB/c這種一般小鼠,就可以測試出最佳用藥,相較於傳統Xenograft要用到免疫缺陷鼠,降低近60% 至80% 的成本、 並提升95% 的可靠性,檢測成本相對低。
台灣很多新創都面臨著、需要專注產品的研發設計上,一但投入市場,就要面對包含營運、法規、資金以及市場的嚴格考驗。也因此目前綿天科技正透過萬達鴻的協助、調整最適合的商業模式進入巿場,萬達鴻的專業團隊協助綿天科技與台灣、美國的廠商合作、讓這項個人化精準治療能佈局全球精準醫療巿場。
▲ 圖說:綿天科技團隊教未來將佈局全球精準醫療巿場。 / 業者提供